■赵忠秀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当前,基于美国最新关税措施的实施,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已显著升级,关税战和贸易战不断升级,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秩序,对全球贸易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了严重扰动,导致国际经贸秩序碎片化加剧。在此背景下,全球贸易增长动能明显不足,贸易不确定性大幅上升。全球经济面临贸易流动扭曲、供应链梗阻、全球产业链碎片化等重大挑战。加征关税将加剧贸易紧张局势,同时,关税冲击压缩了贸易额,严重削弱消费者、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推高了市场波动率,对全球经济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应对关税冲击的经验和能力,可以有效将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肩负着维护全球贸易稳定以及承担起稳定全球经济的重大责任,完全能够以更加主动的战略姿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分裂与贸易体系受损的风险。
关税博弈冲击:扰乱全球经贸格局
贸易战以关税为主要手段,不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布局,削弱了全球及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更对多边经贸秩序造成冲击。
第一,关税战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扰乱了全球商品流动,加剧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扭曲,严重损害了要素配置效率。高额关税和政策不确定性使得原有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重构风险,跨国企业纷纷重新评估供应链布点,或将生产线“友岸外包”或“近岸外包”,使全球价值链呈现短链化和区域化倾向,关键零部件及原料供应可能出现延迟或短缺,导致全球价值链整合出现倒退。未来,如果中美贸易脱钩进一步加深并伴随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关税提升,在新关税结构下,全球贸易流动和供应链将重新调整,中国相关企业产业重心将转向其他市场与合作伙伴。贸易摩擦令部分制造业企业不得不调整海外投资和工厂选址,促使企业调整供应链管理策略,加速向多元化方向迁移。贸易与关税壁垒从根本上削弱了全球经济的高效配置和分工优势,推高了国际贸易成本,降低了跨国投资的积极性,企业投资和消费者支出均受到压制。
第二,关税战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冲击,破坏金融稳定,削弱经济增长动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明确指出,全球关税战导致贸易活动萎缩,全球GDP增速预期被大幅下调,关税对峙让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显著承压。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使得关税壁垒频繁升高,各国进口成本增加,最终转嫁至消费者和生产企业,加剧全球通胀压力天盈资本配资,进一步压制实体经济扩张。此外,频繁变化的贸易政策和政策不确定性本身也削弱了企业投资者信心。这些扰动共同导致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和金融市场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今年第二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指出,主要经济体应加强参与国际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第三,关税战和单边主义倾向正在破坏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战后运行近80年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根基遭遇严重破坏,全球化进程倒退。多边贸易体制的受损直接反映在全球化一体化水平的回落上,全球产业合作与技术交流出现倒退风险,成员间的互信与约束机制被削弱,世界贸易正从“基于规则”的秩序转向更为随意的、以政治考量为主导的“谈判与交易”模式。美国此类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强迫贸易伙伴在关税谈判中“脱钩断链”、试图打破全球经济相互依存格局的行为,无疑为其比较优势产业陡增成本,终将反噬自己。
扎根国内工作:系统应对经济扰动
在当前外部冲击加剧、国际经贸斗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应对贸易战和关税博弈冲击,多策并举扎实做好经济工作,稳定国内经济基本盘,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内生增长动力,夯实产业链韧性,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深化内需战略基点,筑牢经济韧性屏障。面对外需扰动,中国必须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稳定经济的长期战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过去5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超过80%,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显示出中国经济较强的韧性和扩大内需战略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中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发挥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的作用,通过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清除消费领域的限制措施,推出专项贷款支持服务消费与养老消费,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通过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扩大消费和稳定外贸,为全球贸易需求提供重要支撑,帮助其他国家在外需放缓时找到新的出口市场与投资合作空间。
第二,深化高水平开放,融入全球市场。中国将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回应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完善外贸外资政策,稳定外贸基本盘,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和自由贸易伙伴网络。未来,中国将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外资开放的力度,促进新能源、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外资合作,推动全球产业链向高质量方向联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三,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尽管中国正面临短期挑战,但中国采取的战略加速其向创新驱动、区域整合和市场多元化转型,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要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中国将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产业链的自主性和韧性,大力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以创新势能转化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将关税压力转化为科技自强和产业重构能力,推进中国从贸易依存转向自主创新驱动的长期结构性变革的进程,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对产业发展的冲击。
第四,多措并举帮扶企业,进一步稳固国际市场。对于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不仅能降低企业及经营成本,还能有效增强企业经营信心和预期,提升其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通过切实政策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加快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强海外投资服务体系建设,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
践行多边主义:全球协作稳定经济
关税战和贸易战不仅冲击了全球贸易稳定,也威胁着全球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中国积极维护和捍卫国际经贸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团结各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稳定与增长。
第一,坚定维护全球贸易规则,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霸凌行径。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原则,反对以牺牲任一方利益为代价的“选边站”交易。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各国着眼于共同利益,用合作扩大共同市场。各国应积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以打破关税壁垒、打击贸易保护主义,切实维护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
第二,积极推动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展。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通过宏观政策“组合拳”来共同应对风险,确保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在宏观政策上保持灵活性,采取实质行动推动国际合作。例如,发达经济体宜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保护全球流动性充足;新兴经济体应对冲外部冲击、稳定汇率及资本流动,积极推动建立更加完善和包容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第三,大力推动多边合作,抵制贸易摩擦带来的分裂效应。中国通过双边投资协定和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全球商品、技术、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南南合作与区域伙伴关系建设,与各方共同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自贸区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深化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合作,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能力建设,以化解发展中国家在关税战贸易战中的债务和流动性困境。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加强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合作,为沿线国家带来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项目,夯实跨境供应链和贸易网络的韧性,稳定国际经济秩序。
第四,在货币金融领域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构建多元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为了提高抵御全球金融风险的能力,中国持续推动人民币更多地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结算。稳步推进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与多个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提供稳定的国际金融渠道支持,重塑全球货币体系格局。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助于维护多边清算与融资渠道稳定,有助于降低国际贸易和投资风险,为全球经济稳定提供强有力的货币基础。
当前,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挑战。稳定全球经济、推动增长的关键在于坚持开放包容和多边合作。中国仍将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继续扮演稳定器和贡献者的角色,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与动力,实现自身发展与世界繁荣的良性互动。各国应共同维护全球贸易规则,推动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切实推动多边合作抵御冲击。随着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全球经济能够克服贸易摩擦的冲击天盈资本配资,保持稳定增长,并继续朝着高质量开放和融合的方向前行。
新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